2021年7月2日忠程配资,河南安阳火车站迎来了一位不平凡的老人。刚刚从北京回来的他,获得了共和国的最高荣誉——“七一勋章”。尽管年事已高,92岁的王占山依然步履蹒跚,组织上特地安排人抬着他进入大会堂参加颁奖典礼。这样的一生,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获得如此至高的殊荣?他为国家做出了哪些不可磨灭的贡献?又是什么让他在荣誉面前潸然泪下?
王占山的一生与红色革命紧密相连。从他年仅10岁时起,他与党的缘分便开始了。1938年,年幼的王占山便加入了儿童团,为乡亲们的抗日活动传递消息,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1946年,年仅17岁的王占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民兵连长,他不仅成功地驱逐了日本侵略者,还积极与反动的保安队展开斗争。当时,保安队长残忍地屠杀了数名八路军战士,目的是恐吓支持八路军的百姓,但王占山毫不畏惧,反而大声喊道:“坚决跟着八路军干!”在一次生死攸关的时刻,王占山被及时赶到的游击队救下,之后他找到了机会加入了八路军,誓言一生为党而战。
展开剩余76%王占山在战斗中表现得极为勇敢且机智。记得有一次,他凭借着一支木制手枪,成功地将一个落单的国民党军官吓得束手就擒,并成功将其带回了48团团部。国民党军官口供揭露了敌人的情报,使得48团顺利地解除了一个敌人据点。那时候忠程配资,王占山心中坚定的信念已深深扎根。辽沈战役前,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了党员。尽管刚入伍一年,但他早已把自己的信仰和责任深深烙印在了心底。作为一名党员,王占山更坚定了自己在战斗中勇往直前的决心。
然而,接下来的一切并不轻松。王占山随队从中原来到寒冷刺骨的东北,寒冬腊月里,士兵们没有棉衣取暖,许多人手脚和耳朵冻得满是冻疮。尽管如此,解放军的士气依然高涨,装备不佳的情况下,王占山和战友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。战胜敌人后,王占山获得了“艰苦奋斗”奖章,然而,他的战斗并没有停歇。乡亲们为他准备的馒头和苹果都没来得及吃一口,他便继续奔赴前线。
1949年1月15日,王占山迎来了自己的一次生死考验。那时,他所在的队伍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:夺取金汤桥。金汤桥不仅是直击天津的要塞,而且对敌军至关重要,敌人派出了数倍于我军的兵力守卫。王占山所在的7连人数远远低于敌人,但他们没有退缩。在连续激烈的战斗中,王占山和战友们不畏强敌,最终击败了敌人的坚固防线。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,王占山英勇奋战,最终获得了勇敢奖章忠程配资,并把红旗插上了金汤桥。在战后,他常常看着那面战旗,心中充满了对战友们牺牲的敬意,他始终认为,这是所有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荣誉。
朝鲜战场上的经历,也让王占山至今难以忘怀。那时,他已经是一名老兵,但当时的他依然坚定地站在了战斗的最前线。在这场决定生死的战斗中,王占山曾经身陷重围,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。他在激烈的炮火中几度倒下,却始终没有放弃。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,他和战友们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,最终成功地守住了阵地。在这场战争中,王占山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,最终依靠坚强的意志力和无畏的精神活了下来。
这些年,王占山依然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。尽管岁月已老,他依旧坚守着自己一贯的节俭和奉献精神。退休后,他依然关注社会,帮助有需要的学生。他对待生活极为朴素,曾经因为妻子让他去买菜,他却偏偏去捡别人丢掉的菜叶子,只因觉得“洗干净就能吃”。他的生活并不富裕,但他一直把国家授予他的荣誉看作是对他和所有战友的共同认可。在他看来,荣誉属于每一个曾经为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。
王占山不爱庆祝生日,他说:“如果我的战友们还活着,我相信他们和我过的生活是一样的。”他始终坚持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,即使在80多岁时,他依然承担起了给学校课外辅导的责任。他在课堂上教导孩子们要珍惜幸福生活,激励他们传承红色精神,播种属于自己的红色梦想。
无论岁月如何流逝,王占山始终没有停下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步伐。他说过:“七一勋章是代表所有战友一起领的。”这是他献给所有革命英雄最崇高的敬意。今天,站在历史的长河中,我们怀着感恩的心,向王占山以及所有曾经为新中国抛头颅、洒热血的革命英雄致敬!
发布于:天津市第九财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